[关于三]怎样理解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

关于三

一、怎样理解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

    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线制,也即三相四线制的定义。这个定义可以参见IEC60364和GB16895系列标准,标准的统一名称是“建筑物电气装置”。注意这里所指的系列标准,是因为此标准号下有几十个标准,例如IEC60364.1、IEC60364.2、……、等等。
    三相我们很容易理解,就是发电机的三个绕组,它们之间的电角度是120度。
    “线”,按GB16895中规定,指的是三相配电系统中在正常运行中有电流流过的导线叫做“线”。三条相线,在正常运行时是有电流流过的,它们当然属于线的范畴。中性线,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由于三相不一定平衡,因此中性线也有电流流过,因而也被称为“线”。
    那么接地线PE呢?它在正常运行时是没有电流流过的,因此接地线不叫做“线”。
    1)如果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然后把中性线N和接地线PE合在一起以PEN的型式接入电路,这在IEC60364和GB16895中被定义为TN-C系统。注意PEN的称呼,叫做保护中性线,或者叫做保护接地线。见下图:
    此图是IEC60364对TN-C的权威定义。我们看到三条相线L1、L2、L3,还有保护接地线PEN
    注意:TN-C是三相四线制。
    请特别注意:PEN线在引入用电设备时,首先接到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也即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然后才接到用电设备的中性线接入端子。这种接线方法有两重意义:第一说明PEN线的功能以保护为优先,第二说明PEN线具有中性线的特性。
    在讨论接地系统时,保障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因为PEN线是以保护为主要目的,但我们看到,当PEN线引入负载时在某处断线,则断点后侧的PEN线上的电压会因为负载不平衡而上升,最高可能会升至相电压。因此,IEC60364和GB16895规定:TN-C系统可用于三相不平衡的系统,但不得用于具有火灾隐患的场所。例如油库、矿山、港口等等。同时,还强制性地要求TN-C系统的PEN必须多点接地。
    2)如果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然后把中性线N和接地线PE分别引出,这在IEC60364和GB16895中被定义为TN-接地系统。见下图:
    此图是IEC60364对TN-S的权威定义。我们看到三条相线、一条中性线N和一条接地线PE
    注意:TN-S是三相四线制,不是三相五线制!
    TN-S接地系统中,N和PE被分开了,两者的功能也单一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PE线在负载侧是可以再次接地的。IEC60364并没有限制PE线的接地次数。但是,PE线和N线不得再次合并,两者必须相互绝缘。
    利用PE线的重复接地,我们可以实现用电设备处的等电位连接技术。所谓等电位连接,是指把相关的若干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相互连接起来,再一点接地。当然,PE线在这里也被再次接地。这样的好处是:若发生了相线的碰壳事故,由于有了等电位连接的保护,人身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
    根据IEC60364和GB16895,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三相五线制这种说法。这种三相五线制的称呼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一旦走出国门,甚至只是到了香港或者台湾,若我们对当地的电气工作者说三相五线制,会被别人耻笑!!!!!!!!!
    ========================
    3)如果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系统是TN-C,但在电源入户前,把PEN再次接地,然后分开为PN和N,这种接地系统被IEC60364或者GB16895称为TN-C-S。见下图:
    此图是IEC60364对TN-C-S的权威定义。
    这种接线方式也是我们家中配电箱中的最主要接线方法。
    指的注意的是:PE和N一旦分开后,不得再次合并。PE和N两者之间必须绝缘。
    =========================
    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做接地。
    接地有两类,一类叫做工作接地,一类叫做保护接地。
    例如TN-S系统下的变压器,我们看到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它的用途是为变压器的中性点建立工作电位,所以叫做工作接地。
    再例如TN-S系统下的负载侧,我们看到它的外露导电部分与PE线接在一起,以此实现对人身的安全防护,所以这种接地叫做保护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有IT、TT、TN等三种,其中TN又分为TN-S、TN-C和TN-C-S。
    TN的意思是: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载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PE线或者PEN线接地。
    =========================
    几个概念重复性地总结一下:
    第一,关于TN-C
    对于TN-C,我们从图中看到,它的PEN是合并的。这条PEN线的名称叫做保护中性线,也叫做零线。从零线的功能性来说,它的保护功能是第一位的,中性线功能是第二位的。因此当零线接入负载侧时,首先要接入保护端子,然后再引入到中性线端子。这一点,我们从IEC60364的TN-C的负载侧图中可以明确地看到。
    TN-C因为少了一根线,在工程施工是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因此为很多工程项目所采用。
    值得注意的是:若PEN线断线,则断点的前方其电位接近于零(要看线路长度),而断点后方的PEN线,其电位会迅速升高。其原因很简单,断点后方的PEN线电压等于负载侧三相电压的相量和。在极端情况下,断点后方的电压会上升到相电压。
    因此,TN-C接地系统的PEN线必须多点接地。同时,TN-C系统不允许用在有爆炸可能的环境中,例如煤矿、油库、危险品仓库等等。
    第二,关于TN-C-S
    对于居家和办公用电当然可以使用TN-C接地系统。IEC60364规定,当PEN线引到入户处时,必须接地,然后分开为PE线和N线。这就是TN-C-S接地系统。
    我们再次认真地看看TN-C-S接地系统,如下:
    注意第一个负载接在TN-C系统中,所以PEN线首先引到负载的保护端子,然后再引到中性线端子;第二个负载接在TN-C-S系统中,所以PE线引到保护端子,而N线则引到中性线端子。
    在TN-C-S接地系统中,一旦PE和N分开,就不得再次合并。
    在实际使用时,如果变压器与低压一级配电设备(低压进线和馈电开关柜)的进线回路距离比较近,可以取消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变压器引三条相线和一条N线到开关柜中,在开关柜的进线回路中统一接地。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TN-S其实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系统都是TN-C-S。
    第三,关于中性线电流是三相电流的矢量和这种说法
    在讨论接地系统时,中性线的电流不是等于三相的矢量和,而是相量和。
    我们知道,力是典型的矢量,我们把力乘以力臂,再乘以它们夹角的正弦,得到的是力矩。力矩仍然是矢量;我们把电流相量乘以电压相量,再乘以它们夹角的正弦,得到是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是标量,既不是相量也不是矢量。
    所以在电学中,我们讨论的对象都是相量,不是矢量。
    第四,关于三相X线的说法
    尽量不要用三相X线这个名词来描述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系统,代之以TN-C、TN-S和TN-C-S。也尽量不要用零线这个称呼,代之以PEN线。这样做是与IEC标准靠拢,与国家标准靠拢。事实上,在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已经看不见零线这个称呼。
    三相X线的称呼来自于前苏联。我国早先的国家标注是按苏联的,后来全面转向了IEC标准。苏联标准在许多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缺陷。由于人们的习惯用语具有惯性,许多人也习惯于三相五线制这种说法,还有零线和火线,并且还代代相传。
    为了与IEC标准靠拢,也为了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需要,请纠正这种说法。
    =========================
    接地系统的讨论是永恒的话题,这方面的书籍、杂志和网上的帖子多的无法计数。哪怕只是一位小电工,都可以讲出一本书的内容出来。尽管如此,真正能够解析透彻的并不多。
    王厚余的书是值得看的,此书能让我们理解什么叫做接地系统。
    =========================
    给大家出一道题:如果我们从最终用电设备处的接地形式来推测全系统的接地形式,可能吗?
    (参考答案:有一定的困难,有时很难区分。结论:讨论低压配电网的接地系统,一定要从全局来看,切忌仅仅从电源部分来看,或者从用电负荷出来看。)

二、「参」和「叁」这么像,它们有何渊源?

    先说结论吧,「參」和「叄」本为同字异写,且在先秦时期就可用来表示数目「三」。
    後来(据张涌泉先生考证,大约在东晋末期,详见後文)汉数字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大写数字」,「參」的异写字「叄」用来表示大写「三」,有了自己独特的职能,因而从「參」之中分离了出来。
    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無」和「舞」之间记词职能的转换,也大抵如此。详见:
    「無」字被简化成「无」,但是「舞」字为什么没有改变?-趙瑾昀的回答
    ※※※※※※※※
    1.「參」的古文字字形以及「参宿」
    要弄清楚「參」「叄」与「三」之间的关系,得从「參」的古文字字形说起。
    「參」最原始的古文字字形见上图第一个金文(商代)。
    该字从「晶」(「星」初文)从「卩」(跪跽人形),像参宿三星在人头顶之上,表示人在仰观参宿星象。
    西周金文(第二个金文)则在商代金文基础上加了三撇「彡」(或谓「三」),是声符。後世的「參」均沿袭了西周金文加三撇的形体。
    附带一提:
    「星」本作「曐」,从「晶」(「星」初文),「生」声。
    「晶」在古文字中用三个圆圈(後来又作三「日」形)表示,是「星」的本字。後来「晶」用来表示由星星义引申过来的形容词「晶莹」、「星光明亮」等,其名词(星星)遂由加声旁「生」的「曐」(隶书中省为「星」)表示。
    由于「晶」存在三个圆圈和三个日形的简繁体,故而在上图的战国文字和《说文解字》小篆中,「參」也存在两种简繁有别的形体。三日形的「參」隶定作「曑」,三圆圈的「參」隶定作「參」,隶书、楷书中只保留了後者。参宿共有七星,其中参宿中央三星(即猎户座腰带上的ζ,ε,δ三星)因其连成一线视觉效果特别明显,故而在古籍中多用来代表参宿。(此段蒙
    @MatherKing@李雷指点,删改了若干字。)
    《詩經·國風·唐風·綢繆》中就出现了「三星在天」、「三星在隅」等记载,《毛傳》:「三星,參也。」《毛詩注疏》:「參中三星橫列,故謂之參。」《詩演義》:「參三星,謂之參者,以三相參也。」
    王建堂先生在《〈绸缪〉星象实地观测与多元辩证》(载《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五辑)》)中按照当时唐国的地望以及各类星官视星等、中天高度等信息的综合考量,亦指出《綢繆》「三星」就是指参星。
    《史記·天官書》:「參爲白虎,三星直者,是爲衡石。下有三星,兌,曰罰,爲斬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其大意是:「参宿是白虎的主体,中间横排成直线的三颗星,像一个杆秤。其下方有三颗下垂的星,称为『罚』,掌管斩伐。参宿外围的四颗星,是白虎的左右肩和两条腿。」可见《史記》亦将中央相连的三星视为参宿最关键的部分,而将肩足四星则放在後面论述,称为「其外四星」。
    米芾《參賦》云:「武帝既祠太一,……於是升通天之臺,攬泬寥之路,覩三星聯影,晻然當戶,顧侍臣曰:『是何星也?』侍臣枚皋進曰:『參星也。』」亦是其证。
    附带一提:
    「商」在古文字中,也有一个在「商」字基础上加「晶」(「星」初文)形成的字,是「商星」的专用字,见下图:
    第一排是普通的「商」,第二排是带了「晶」的「商」。
    曹植《與吳季重書》:「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均将参星与商星作为彼此隔绝不得相见的典型代表并举,岂知「参星」与「商星」的古文字构形竟也值得相提并论。
    2.「參」与「三」的渊源
    「參」因为这三颗参星的关系,与数目「三」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传世典籍如:
    《商君書·賞刑》:「此臣所謂參教也。」(參教:指賞、刑、教三事。)《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大都:指大都邑的城牆。國:指國都的城牆。)《周易·繫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合,參分天下王之?」《後漢書·張衡傳》:「參輪可使自轉,木雕猶能獨飛。」至于出土文献,在楚系简帛、晋系铭文(魏国)中,多用「參」、「厽」(「參」的简体)来表示「三」。
    见劉信芳《楚簡帛通假彙釋》(括号中的为破读後的字):
    晋系魏国铭文合文「厽分」多见,表示「三分」。见湯志彪《三晉文字編》:
    另外「參」在参与组字时,也可表示「三」的含义。比如「驂」字。下引笔者在
    汉语在现时代有何先进性与不足?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有何影响?汉语本身该怎么继承与演进?中的有关论述:
    他们将两马共乘写成「駢」(「骈文」的「骈」。「并」是「二」的意思,「并」何以表示「二」,请参汉字辨正三:说「並」「并」-汉字-知乎专栏)。
    他们将三马共乘写成「驂」(《滕王閣序》「儼驂騑于上路」的「骖」,「参」是「叁」的异体字,意思都是「三」)。
    他们将四马共乘写成「駟」(成語「駟馬難追」的「驷」)。另有「犙」字,训为「三岁牛」。
    3.用作大写数字的「叄(叁)」
    关于大写数字最早使用的年代,目前一般人主要受到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影响,以为起自武周时期,是武则天改的新字。顾炎武《金石文字記·岱嶽觀造像記》:「凡數字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製字。」《岱嶽觀造像記》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
    但是据张涌泉先生在《汉语俗字研究》〈数目用大写字探源〉一文中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做出的考证,顾说实有问题:「在公元四世纪前後(约当东晋末)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在券契中使用大写的数目字。到了公元五、六世纪,这种用法进一步得到了普及。唐武后时大量使用大写的数目字,只不过是承袭了祖宗的成法而已。陆容以为这种用法始于宋代,顾炎武以为大写的数目『皆武后所改』,恐均难免数典忘祖之失。」
    施安昌先生在《善本碑帖论集》中亦持同样的观点,认为顾氏「皆武后所改」之说不可取:
    施先生在文中提到关于大写数字在古书中较早的记载是元代戴侗的《六書故》,笔者这里提供一份书影(上社影印汲古主人本):
    「叄(叁)」本为「參(参)」的异写字,秦公《碑别字新编》收之,属「參」字条下:
    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唐初(约七世纪二三十年代)郎知本撰的字样书《正名要錄》(S.388)中,有关于「叄」与「三」的辨析,并以「叄」为较为古正的用字:
    叄、三:右字形雖別,音義是同。古而典者居上,今而要者居下。
    而在《六書故》中,「叄(叁)」已经正式作为「三」的大写使用,用在「財用出內(出納)之簿書」上,与一般的「參(参)」的记词职能有了分工。
    这种现象除了本文开头举的「無」、「舞」之例之外。还可用「七」、「桼/漆」、「柒」的关系做类比。
    早在战国秦汉时代,「七」就可以用「桼/漆」(「桼」为「漆」的本字,「漆」为「桼」的後起字)来表示。
    《漢語大字典》「漆」:
    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桼」:
    与「參/叄」唯一不同的是,「參/叄」字形本身与「三」的含义有关,而「桼/漆」用为「七」则是纯粹的同音假借。
    而「柒」字,本是「漆」的俗体字(将「漆」的「氵」移至左上角,然後再将右上角改写为声旁「七」,即形成俗体字「柒」),後来在大写数字系统中,作为「七」的大写数字使用。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六書故》中是用「桼」来表示大写「七」的。从中古至今,「漆」行而「桼柒」废,故而选用比较罕用的「桼」「柒」中的任意一个来承担大写「七」的职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4.当代华人地区的用法
    据大陆、香港、台湾的相关文件(大陆《通用规范汉字表》、香港《常用字字形表》、臺灣《常用國字表》/《次常用國字表》)以及相关辞书,在作大写数字使用时,大陆规范字、大陆繁体、香港標準字均用「叁」,而臺灣標準國字用「參」,没有任何一地区的标准用「叄」。
    笔者询问了一下几位熟悉的台湾朋友,作大写数字时的确是用「參」。香港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得而知。
    至于大陆方面,规范字用「叁」是必然的,而所有的大陆繁体出版物也都作「叁」,如《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

三、怎样理解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

    强答一波,欢迎拍砖~
    接地制式按照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不同接地组合分类。
    按照IEC60364规定,接地系统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以加后续字母。
    TTTNTN-CTN-STN-C-SIT第一个字母:TorI,表示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中性点对地的关系:
    T:表示直接接地
    I:表示不接地,或者通过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TorN,表示电气设备外壳的接地方式:
    T:表示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接地,【从设备外壳直接接一根导线到泥土里】。
    N:表示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者该点引出的导体【即N线、或电厂接地网】相连。
    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点和保护线之间的关系:
    C:表示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合一,即PEN线。然后接入到大地【泥土或接地网】,
    S:表示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分开然后各自分别接入到大地【泥土或接地网】。
    C-S:表示在三相电源侧,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合一,
    从某一用电设备前一点,分开,
    分为保护线【PE线】和中性线【N线】,
    保护线【PE线】——接用电设备的外壳,
    中性线【N线】——接用电设备的中性线【N线】,和三相电中的一相【或三相】组成用电设备的回路。
    1、TN系统
    在TN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的外壳,接到保护线【PE】上,与电源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相连(若无中性点,即变压器二次侧三角形连接或未引出中性点,空降变压器二次侧绕组的一相接地,但该接电不能用作PEN线)。
    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含发电厂】附近接地,即接入接地网。【接地网,巨大,亲自敷设过】,
    配电系统【10kV、380V三相电】,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建筑物入口处接地。
    为保证故障时保护线的电位尽量接近地电位【接地网同电位】,尽可能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有效接地体【接地网】相连,如有必要,可增加接地点,并使其均匀分布,即可形成电位趋于0的接地网。
    TN系统故障时,电流较大,仅仅与电缆的阻抗大小有关系,出现绝缘故障时,需要短路电流保护装置瞬时断开电路。
    国际标准IEC60364规定,根据保护线【PE线】和中性线【N线】是否合并的情况,
    TN系统分为:
    TN-C、
    TN-S、
    TN-C-S三种。
    对电网来说,当导线截面积偏细:铜导线截面积小于等于10平方毫米,铝导线截面积小于等于16平方毫米时,
    必须采用TN-S系统,而不允许采用TN-C系统,
    即保护线【PE线】和中性线【N线】不能合并,必须分开了。导线太细,分开才好减少干扰。
    ==========================================
    ==========================================
    ==========================================
    先看一张TN-C的图:
    TN-C系统上图中,保护线【PE线】和中性线【N线】合并,称为PEN线。
    TN-C系统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电源侧】中的中性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
    当为电气设备提供动力的相线发生意外,碰触到用电设备的外壳时,故障电流经中性线回到电源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以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状态的场合,
    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
    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线,
    从而中性线【N线】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
    他不但使用电设备的外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用电设备发生相线与设备外壳接触,
    可以有效降低中性线【N线】对地电压。
    可以看出,TN-C系统存在一些缺陷,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中性线【N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中性线【N线】存在对地电压,当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是,触及中性线【N线】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
    ==========================================
    ==========================================
    再看一张TN-S的图:
    TN-S系统在TN-S系统中,见上图【简化为一相电路】,保护线【PE线】和中性线【N线】分开。
    电气设备的相线碰到用电设备的外壳,直接短路【L线和N线短接,不经过用电设备阻抗】,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当中性线【N线】断开,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用电设备外壳因为与接地网直连,电位趋于0,因此无电位;
    TN-S系统保护线【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保护断线造成的危险;
    TN-S系统使用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单独使用独一变压器供电的、或者变配电所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都采用TN-S系统,与逐级漏电保护相配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的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保护线【PE线】决不允许断开.否则在用电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到设备外壳或漏电时,就无法构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种后果:
    a:用电设备失去安全保护;
    b: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用电设备外壳带电,因为PE线连接了这些外壳,电位沿着PE线使全部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隐患。
    2)、同一用电系统中电气设备:不允许部分设备接地、部分设备接零【即:一部分设备外壳——接PE线,而一部分设备外壳——接N线】。
    否则,当保护接地【设备外壳接PE线】的设备发生漏电到外壳时,
    会使中性点接地线【N线】电位升高,
    从而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设备外壳接N线】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线【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线【PE线】的截面应不小于中性线【N线】。
    并且使用黄绿双色线。
    ==========================================
    ==========================================
    ==========================================
    再看几张TN-C-S的图:
    在系统某一点起,PEN线分为保护线【PE线】和中性线【N线】。
    分开后,中性线【N线】对地绝缘【分开后,不再合并】。
    他可以看做是TN-S和TN-C两个系统的组成,
    分届点在保护线【PE线】和中性线【N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外壳事故时,系统相当于TN-S系统。
    2)、N线断开,系统同于TN-S系统。
    3)、TN-C-S系统中,
    PEN线——需要重复接地,而
    中性线【N线】——不可重复接地,
    保护线【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因通过PE线接入了大地】。
    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现场一般当配电变压器台去局现场较远或者没有施工专业变压器时采用TN-C-S系统。
    ==========================================
    ==========================================
    ==========================================
    再看一张IT的图:
    iTIT系统:
    电源侧——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一个比较大的阻抗接地,
    用电侧——电气设备的外壳可以直接接地,或者通过保护线【PE线】接至单独接地体【单独接地体】。
    IT系统的优点: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第一次发生时,故障电流较小,可以仅仅发警报,而不切断电源,通过查线排故障,供电连续性较高,适用于大型电厂的厂用电和重要生产线用电。
    而且这种系统可以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人身和设备安全保护。
    IT系统的缺点:如果在一相接地故障被排除前,又发生另一相接地故障,故障电流会非常大,因此对一次故障探测报警设备的要求较高,以便及时消除和减少出现双重故障的可能性,保证IT系统的可靠性。
    ==========================================
    ==========================================
    ==========================================
    再看几张TT的图:
    TT系统:
    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用电侧——电气设备的所有外壳——用保护线【PE线】连接在一起,接在独立于电源中性点的独立的接地点。
    优点:
    用电侧—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电源侧—电源的接地无电气联系,适用于对电位敏感的数据处理设备和精密电子设备;
    故障时——对地故障电压不会蔓延;
    接地短路时——由于受电流接地电阻和电气设备接地电阻的限制,短路电流较小,可以减少危险。
    缺点:
    短路电流小,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保护装置不会动作,容易造成点击事故;
    短路保护装置的过电流保护不能提供绝缘故障保护,
    需要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人身和设备安全保护。
    为了提高这种系统的安全性,通常采用不小于工作零线【N线】的截面积的绿黄双色线【PT线】,将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电气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地线并联为保护地线,连接到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这样可以达到:单相对地的故障点对地电压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除故障电路;
    PT线不与中性线【N】线相连接,线路架设建设,不会有接错线的隐患;多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型工地可以分块设置PT线,有利于防止触电施工发生;不必每台设备下面重复安装接地线,节约开支,有利于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规定值一般为4Ω。
    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在施工现场一般不采用此系统。
    但,如果是公用变压器,而有其他使用者使用的是TT系统,则施工现场也应采用此系统。
    ==========================================
    ==========================================
    ==========================================
    以下情况应选用4极开关断开中性线【N线】
    1)、TT和TN系统的中性线截面积小于相线
    2)、终端配电中避免中性线、相线接反。
    以下情况中性线必须有保护和能分断:
    1)、IT系统中进行二次故障保护的装置,防止中性线第一次故障后引发第二次故障
    2)、在TT和TN-S系统张,中性线的截面积小于相线的截面积
    3)、所以接地系统中,会产生3次或多次谐波电流的场合。
    在TN-C系统中,中性线也是保护线,不能断开,由于负载电流不平衡和绝缘故障电流,会产生危险的中性点电压偏移。为此,用户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和每个区域的连接。

四、「参」和「叁」这么像,它们有何渊源?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可以写一篇文章了。
    简单来说参(參)本来就是三颗星星,作为星宿名。古音和三几乎一样,回来就把参的彡(声符,我总觉得三条毛也是得音于三)改成三。
    手机作答,见谅。

转载请注明:生活百科网 » [关于三]怎样理解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